在全球“缺芯”的大背景下,手机为何还在降价?
疫情爆发以来,关于芯片制造的热度居高不下,多个行业因为缺少芯片而被迫减产,比如汽车行业,2021年1月以来,本田、福特、大众等车企纷纷宣布由于芯片供应不足而被迫减产甚至是关停部分工厂,除了汽车行业,手机、面板等消费电子行业也面临着较为严重的缺芯状况,整个半导体供应链的上、中、下游都受到较大的影响。
业内人士预计,从2021年上半年开启的这波缺芯的局面,将会继续延续到下半年,而且缺芯行业的波及面将会扩散得越来越广。
芯片代工厂方面,全球的芯片代工厂都在满产运转,传导至上游的设备厂商,设备厂商再传导至上游的零部件厂商,有些零部件的交货周期甚至从1个月延长至半年。上游供应不足,反过来传递给芯片产业链的下游,加剧了整个消费电子行业的供应短缺。
在2021年高通公司一季度财报会上,总裁克里斯蒂亚诺·安蒙表示,产能紧缺是全面的,这种供不应求的局面预计在下半年才能恢复正常。与此同时,小米副总裁卢伟冰表示,“今年芯片太缺了,不是缺,是极缺。”
我们知道,相比汽车行业芯片的成本比重,手机行业相比可是大得多,手机的处理器直接决定着整个手机的成本,处理器的性能也直接决定着手机的性能。不过出乎很多普通民众意外的是,在全球“缺芯”的大背景下,手机价格并未上涨,甚至还在降价,按理说,芯片短缺,手机应该涨价才对。
在多个电商平台开启的6月大促销中,多个品牌手机拿出了较为吸引的优惠条件,像苹果、小米等品牌手机也大幅降价,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据媒体报道,市场上传出一份大陆手机品牌厂商下调出货量的清单,包括小米、OPPO、荣耀、vivo、一加等都将出货目标进行下调。清单显示,小米将全年出货目标下调至1.9亿台,相比此前的2.4亿台降幅约21%;OPPO将全年出货目标下调至1.8亿台;vivo将全年出货目标下调至1.5亿至1.6亿台,一加将全年出货目标下调至1200万台,荣耀将全年出货目标下调至3000万台。
虽然相关品牌商并未确认清单信息,但不可否认的是,整个手机行业的出货量确实在快速下降。中国信通院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4月,国内手机市场出货量为2748.6万部,同比大幅下降34.1%;国内手机上市新机型32款,同比大幅下降37.3%。
手机出货量的下降,也许较为真实的反应居民的收入状况,相比各种物价的快速上涨,虽然手机也是刚性需求,但在房价、房租大涨的大背景下,居民的其它消费需求被挤压,这就导致很多居民砍掉很多非必须的消费,手机其实只是其中之一而已……
“强芯”力度加大国产芯未来可期
芯片作为一种稀缺资源,核心技术、零部件仍然被掌握在美国等少数国家的手中。从长期来看,其具有“天然短缺”的属性。今年以来,高速增长的芯片需求和紧缺的代工厂产能资源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这难免让人联想到国产高端芯片生产的自主化问题。
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总工程师、新闻发言人田玉龙在回答记者问时表示,芯片集成电路是信息社会的基石,也是信息技术的重要基础。芯片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不仅能为中国的信息化社会发展提供支撑,也关系到全球现代信息产业和产业链的发展。
田玉龙表示,政府将从加大企业减税力度和进一步提升加强基础两方面,对芯片全产业链的发展给予大力扶持,共同营造一个市场化、法治化和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和产业发展的生态环境。
这是工信部再次从国家层面释放“强芯补链”的积极信号。田玉龙的表态,表明了国家对于芯片“国产化”的重视,也展现了政府“攻芯”之艰的决心。
确实,从技术储备来看,要构建一条“零美国化”的芯片工艺产线并不容易;在全球化趋势之下,各国产业链企业紧密合作仍然是大势所趋。不过,华为的遭遇是“前车之鉴”。在特殊背景下,具备5nm、7nm手机主芯片,以及其他手机零部件的代工能力,不仅对全球芯片代工产能的提升有积极作用,对于保护国内重点产业的芯片供应有重要意义。